•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学术活动
    • 科研动态
    • 最新论文
    • 媒体扫描
  • 学术出版物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部门单元
  • 专题报道
  • 网站地图
  • 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邮箱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任领导
      更多 +
      • 贺泓
      • 陈少华
      • 方荣良
      • 郑煜铭
      • 林卫东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所长致辞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近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支撑。
        “十四五”时期,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新征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任务,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与担当,对标对表“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 ...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谅解备忘录

        05-30
      国际会议
      更多 +
      • The James Hutton Institute Stephen Chapma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做学术报告

        09-11
      合作项目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生态与水文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11-01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更多 +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领导到访城市环境研究所03-31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徐成主任一行访问城市环境所02-26
      • 首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亚洲区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02-2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质资源低碳转化技术与实际应用”培训班12-17
      • 东盟国家生物质高值转化及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12-17
      合作伙伴
      更多 +
      政府部门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更多 +
      投资公司目录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更多 +
        根据研究所的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所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创新岗位人员200人,项目聘用人员21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研究所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研究所发展规划,招贤纳士。为加快创新能力的建设,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各类人才约650人,其中职工250人,在读研究生350人(含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客座人员等约50人。职工中高级职称者8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进步
      院士风采
      更多 +
      •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招聘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治理”研究组招聘启事03-19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招聘启事03-06
      • 相约鹭岛,“城”就未来!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年度招聘启事03-05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研究生教育
    • 介绍
      更多 +
        教育处是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的秘书机构。主要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和福建省等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所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闻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所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压力管理”心理健康讲座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届夏季联培毕业生工作培训会03-17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第十三届女生节活动03-12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2025届夏季国科大学籍毕业生工作培训会03-05
      • 城市环境所召开2024年度辅导员工作汇报交流会02-20
      • 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辅导员及学生干部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02-19
      通知公告
      更多 +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3-24
      • 2025年拟录取推免生学习情况复查和政审通知03-13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简章03-08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2-27
      • 2025年城市环境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查询公告02-24
      • 城市环境所2025年秋季“申请-考核”制博士生综合考核日程安排02-08
      • 导师介绍
      • 就业信息
      • 招生信息
      • 下载中心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更多 +
      • 走进研究所,职工子女参观暨科普研学之旅

        2023-08-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05-13

      科普视频
      更多 +
      • 绿野仙踪.IUE植物导览地图展示视频

        2016-12-14

      • 火星照片是灰尘还是UFO

        2012-11-14

      • 科普场馆
      • 科普文章
      • 科普纵览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技术成果
      更多 +
      • PM2.5防护口罩05-24
      • 一种雨水花园监测系统07-03
      • 废弃LCD提取铟成套技术与装备06-19
      • 高性能可见近红外光催化材料06-19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部署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专题座谈会03-26
      • 城市所召开2025年度第一次纪委(扩大)会议03-15
      • 城市环境研究所女工委开展2025年“科苑女性活动月”系列活动03-14
      • 城市环境所开展“雨露育青苗”助学帮扶活动01-27
      政策法规
      更多 +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09-09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章09-09
      • 中科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07-19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普及科普动态
  • 科普动态

    城市环境所在活的但不可培养细菌(VBNC)活性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9-12-17来源:于鑫研究组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于鑫团队在表征VBNC细菌活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Population and single cell metabolic activity of UV-induced VBNC bacteria determined by CTC-FCM and D2O-labeled Raman Spectroscopy ”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该项工作系统的分析了VBNC细菌的活性和UV剂量的关系。

        饮用水微生物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几乎都采用异养菌平板计数法对水中一般细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但是,在不利的营养,pH,温度,渗透压,消毒剂等外界环境条件诱导下,水中的细菌可能会丧失可培养性,但其仍能保持一定生理和代谢活性,且在合适的条件刺激下,仍有可能恢复成可培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细菌被称为活的但不可培养细菌(VBNC)。如果VBNC状态的细菌在饮用水中广泛存在,将使培养法远远低估水中有活性细菌的量,使制水者,监管者和饮水者对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性产生误判,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风险和安全隐患。

        紫外线(UV)消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消毒工艺,因其具有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率高,尤其对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并且几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等优点,而被逐渐应用到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及小型自来水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UV消毒能够诱导细菌进入VBNC状态,并且在适宜的条件下,该状态下的细菌能够得到复苏。目前,对VBNC细菌的研究多集中于诱导条件,复苏环境及感染性,但对VBNC状态菌的生理活性表征,尤其是单细胞活性表征,缺乏详细的研究。并且,大多数研究都以模式菌株为对象,对环境菌株的认识尚不够深入。

        该工作以从水环境中分离的两株条件致病菌(Aeromonas sp. 和 Pseudomonas sp.)以及两株模式菌株(E.coli 和 S.aureus)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UV剂量下对其VBNC状态的诱导作用。并运用CTC-FCM和重水标记单细胞拉曼光谱的方法在群体和单细胞水平上表征了VBNC细菌的呼吸活性和代谢活性。

        结果表明,在各UV剂量下(0-200 mJ/cm2),由CTC-FCM所检测的呼吸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其与UV剂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只要细菌活着,具有不同受损水平或不同休眠程度的细菌之间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表明,CTC-FCM适用于检测维持细菌生理活动的基础活性。然而,由重水-拉曼所检测的细胞代谢活性与UV剂量之间呈现了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众所周知,H2O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广泛参与细胞代谢活动,如有机物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基于此,D2O标记的拉曼方法适用于确定细胞的重要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总体代谢活性(包括基本活性)。其次,该项研究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VBNC细菌活性,并能得到其异质性代谢活性分布。该结果对于优化灭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基于此确定更经济和更安全的消毒剂量。最后,该项工作的结果表明模式菌株和环境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抗逆性。例如,与大肠杆菌相比,Aeromonas sp.,这一环境菌株在可培养性方面表现出对UV消毒更强的敏感性,但该环境菌株却能保持更高的代谢活性,这一结果对UV消毒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郭立峥,通讯作者是于鑫研究员和张胜华研究员,研究得到王宽诚教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图1 四种菌株在不同UV剂量下细胞平均呼吸强度(A)和群体呼吸强度分布(B)。

    图2 VBNC细菌在不同紫外剂量下的代谢活性。

    图3 单细胞水平上,VBNC细菌代谢异质性分布图


    附件下载:

    上一篇: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宁波流域水环境监测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有毒蓝藻分子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 © 2006-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闽ICP备09043739号-1
    地址:中国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邮编:361021Email:Webmaster@iue.ac.cn